家,是永遠的心靈支柱、永恆的精神避風港。
而在大數據的世代下,人們無法避免學習新知;但卻始終沒有發現真正需
要學習並體會的事情,便是「理所當然的存在」。
每天早晨,生活的日常也已經養成習慣;基本配備的口罩早已經成為必需
品。我換上新的口罩、便是一天新的開始,正如同理所當然的防疫小物;在過
去,它踏踏實實的存在著,只因為一九年的新冠疫情大爆發、而人們漸漸意識
到它的重要性,就如同它本身存在的意義並不稀奇。
我換上不同顏色、甚至不同款式的口罩,代表者變化多端的心情。
儘管是工作場所的須要,每日的例行動作也已經存在於生活上的小習慣;
似乎,也慢慢忘記為何開始有了良好的衛生習慣?
我在包製水餃的同時,從每一個反覆的基本動作中,體認到了「動作踏實
的可貴」,不但工作效率大大的提升、水餃的不良率也明顯下降,甚至趨近於
零。
然而,手中的每一顆水餃,都充滿著媽媽的靈魂手藝;水餃本身的價值,
我所看見的是「永恆的愛」;我細心排好每一顆水餃於深盤子內,每一顆的重量
都是在標準內,整體看起來像極了「永不失序的踏實感」。
因為這些水餃的靈魂是出自於媽媽畢生的心血,更精確的說法是源自於媽
媽的「愛與用心」,因此,當我在思考要如何傳承下去的此時,赫然發現它的價
值是一點一滴時間的累積而來。
每顆水餃的價值一直都存在著,而非理所當然的永恆。原因在於「傳承下
去的可貴」,它的意義與價值並非僅僅是數值上的價格、市面上的售價而已。
從踏踏實實的基本動作、永不止息的水餃靈魂、意義非凡的經營理念,到
能夠繼續傳承下去的意志,都只是為了一件事情:「
那一顆不再是理所當然的心
念與信念」。
回想起過去成長的點點滴滴,都隨著時間的堆疊下、化成自我成長的養
分;在我真正長大的那一剎那,是當我真正的體會到那份並非是理所當然的
愛,而當下便是最美麗、也值得紀念自己成長的里程碑,名為「長大後的洗
禮」。
而如今、轉眼間已經三十好幾,是看見父母親明顯年老的年紀;眼下的我
只知道要如何好好將自己打理好,才是給爸媽最好的禮物。
這份無條件的愛只存在於我心裡的「家」,而那分分秒秒的成長回憶只存在
我心底的一小隅;緩緩地、我不疾不徐地做好每一個在包製水餃的細節動作,
落實的每一步驟都是通往一個目的地,叫做「生活價值的小習慣」。其中的意義
便是「永不止息的愛、與永恆的心靈城堡」。
然而,也許是本身務實的性格、亦或是源自於安全感所需,能讓我體現到
的事物均是由小小的生活體驗而來,而這些生活體驗就像是由物質世界組成那
般的立體存在著、且充滿著現實層面上的挑戰。
情感的依歸,仍是由家所構成。並且,深植在我的心與腦。比如是理所當
然的存在與並非是理所當然的存在,兩者之間的存在雖然矛盾,但並不會衝
突。
在疫情過後的我們,並沒有忘記口罩的功不可沒;它發揮了極致的作用,
相較於其他國家、台灣成功了守住前線,並延緩了疫情下的嚴重性和不便性。
正如同始終如一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,從原本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存在、到人們
意識到它理應當原先擁有的存在價值,就是「非理所當然的存在」。
或許,在這個充滿資訊世代下的我們,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和不同的思維;
而透過這場世紀寶貴的疫情經驗,才能讓所有人們開始思考「換位思考的重要
性」;因為,一旦有了將心比心的理解力、以及相互尊重的包容力、與具備獨立
思考的判斷力,才能夠在這個多變的大環境下,意識到真正擁有的可貴在於那
一顆良善的心、以及具備同理的特質,亦是對於展現愛的體現。
而愛的動力來源,是家、是那一份永遠的寄託。
時間滴滴答答的流逝、時空交替的同時,我意識到了自己的有所成長。從
懵懵懂懂的無知、到對未來保持未知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上的種種挑戰,我能夠
勇往直前的追尋人生理想和夢想,全是源自於爸媽的愛、家人的支持與依靠、
以及家園的存在。
我在睡前卸下了口罩,一天的辛勞已經結束。而我正期待著明日的開始,
因為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、「心」的開始。戴口罩的習慣,也不再是理所當然的
存在,而是象徵那一份價值的儀式感。
留言
張貼留言